鈑金加工通用的檢驗標準分享給大家,趕緊收藏起來吧!
一、原材料檢驗標準
1、金屬材料
(1)鈑材厚度及質量應符合國標,采用的鈑材需出示性能測試報告及廠商證明。
(2)材料外觀:平整無銹跡,無開裂與變形。
(3)尺寸:按圖紙或技術要求執行,本司未有的按現行國標執行。
2、塑粉
(1)塑粉整批來料一致性良好,有出廠證明與檢驗報告,包含粉號、色號以及各項檢驗參數。
(2)試用后符合產品要求(包括顏色、光澤、流平性、附著力等)。
3、通用五金件、緊固件
(1)外觀:表面無繡跡、無毛刺批鋒,整批來料外觀一致性良好。
(2)尺寸:按圖紙與國標要求,重要尺寸零缺陷。
(3)性能:試裝配與使用性能符合產品要求。
二、工序質量檢驗標準
1、沖裁檢驗標準
(1)對有可能造成傷害的尖角、棱邊、粗糙要做去除毛刺處理。
(2)圖紙中未明確標明之尖角(除特別注明外)均為R1.5。
(3)沖壓加工所產生的毛刺,對于門板、面板等外露可見面應無明顯凸起、凹陷、粗糙不平、劃傷、銹蝕等缺陷。
(4)毛刺:沖裁后毛刺高L≤5%t(t為板厚)。
(5)劃傷、刀痕:以用手觸摸不刮手為合格,應≤0.1。
(6)平面公差度要求如下。
平面度公差要求:
①表面尺寸:3以下(mm);變形尺寸:±0.2以下(mm)
②表面尺寸:大于3小于30(mm);變形尺寸:±0.3以下(mm)
③表面尺寸:大于30小于315(mm);變形尺寸:±0.5以下(mm)
④表面尺寸:大于315小于1000(mm);變形尺寸:±1.0以下(mm)
⑤表面尺寸:大于1000小于2000(mm);變形尺寸:±1.5以下(mm)
⑥表面尺寸:大于2000小于3150(mm);變形尺寸:±2.0以下(mm)
2、折彎檢驗標準
(1)毛刺:折彎后擠出毛刺高L≤10%t(t為板厚)。除特別注明外,折彎內圓角為R1。
(2)壓印:看得到有折痕,但用手觸摸感覺不到(可與限度樣板相比較)。
(3)折彎變形標準如下:
對角線公差要求:
①對角線尺寸:300以下(mm);對角線的尺寸±0.3以下(mm)
②對角線尺寸:大于300小于6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0.6以下(mm)
③對角線尺寸:大于600小于9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0.9以下(mm)
④對角線尺寸:大于900小于12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1.2以下(mm)
⑤對角線尺寸:大于1200小于15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1.5以下(mm)
⑥對角線尺寸:大于1500小于18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1.8以下(mm)
⑦對角線尺寸:大于1800小于21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2.1以下(mm)
⑧對角線尺寸:大于2100小于24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2.4以下(mm)
⑨對角線尺寸:大于2400小于2700(mm);對角線的尺寸:±2.7以下(mm)
(4)折彎方向、尺寸與圖紙一致。
3、鈑金加工件檢驗標準
(1)尺寸:尺寸按圖紙要求檢驗,尺寸公差如下。
尺寸公差要求:
①標準尺寸:3以下(mm);尺寸公差:±0.2(mm)
②標準尺寸:大于3小于30(mm);尺寸公差:±0.3(mm)
③標準尺寸:大于30小于315(mm);尺寸公差:±0.5(mm)
④標準尺寸:大于315小于1000(mm);尺寸公差:±1.0(mm)
⑤標準尺寸:大于1000小于2000(mm);尺寸公差:±1.5(mm)
⑥標準尺寸:大于2000小于3150(mm);尺寸公差:±2(mm)
(2)壓鉚件
壓鉚螺母(柱)、壓鉚螺釘、漲鉚螺母(柱)、拉鉚螺母等,壓上零部件后,螺紋不得變形(螺母或螺釘能自由進出,順暢無卡滯現象),壓鉚件應與板面相平,不允許凸起或凹進(手感觸摸應平滑),壓鉚件與板面垂直,壓鉚后壓鉚區無有變形、豬嘴現象,拉包的高度、壁厚應均勻一致,頂部不應有毛刺。
(3)焊接
①焊縫應牢固、均勻,不得有虛焊、裂紋、未焊透、焊穿、豁口、咬邊等缺陷。焊縫長度、高度不均不允許超過長度、高度要求的10%。
②焊點要求:焊點長度8~12mm,兩焊點之間的距離200±20mm,焊點位置要對稱,上下位置要統一。如加工圖紙上對焊點有特殊要求,按圖紙執
③點焊間距小于50mm,焊點直徑小于φ5,焊點布置均勻,焊點上壓痕深度不超過板材實際厚度15%,且焊接后不能留有明顯的焊疤。
④焊接后,其它非焊接部位不允許有被焊渣、電弧損傷現象,表面焊渣、飛濺物需清除干凈。
⑤焊接后,零件外表面應無夾渣、氣孔、焊瘤、凸起、凹陷等缺陷,內表面的缺陷應不明顯及不影響裝配。門板、面板等重要零件還應去除焊后應力,防止工件變形。
⑥焊接零件外表面應磨平,若為噴粉件、電鍍件,焊后打磨粗糙度為Ra3.2~6.3,噴漆件為Ra6.3~12.5。
4、噴涂件外觀檢驗標準
(1)噴涂前工件表面處理要求:需進行脫脂、除銹、磷化、清洗等處理。
(2)工件表面無水印或殘留的清洗液。
(3)無油污、灰塵、纖維等會影響噴涂表面質量或附著力的不良現象。
三、電鍍件外觀檢驗標準
1、電鍍處理
部分配件采取熱鍍鋅處理,電鍍標準按國標或客戶要求執行。48小時鹽霧實驗后無輻射剝落現象。
2、電鍍件外觀檢驗驗收標準
光源標準、附著力檢測、質量等級分類等與“噴涂外觀檢驗標準”的相關條款相同。
四、絲印檢驗標準
1、顏色
顏色與標準色板比較在色差范圍內。色彩印刷應該有足夠的遮蓋力,以反射光觀看,看不清下面的色彩和結構為準,印刷字符及色塊的邊緣不清晰度不大于0.1。
2、缺陷
色斑,夾雜物,色斑的長度不大于1,不許聚集,兩處色斑至少相距50以上。不允許有圖案不清晰,字體不端正,拖墨,漏印,錯位,重疊,少墨等不良現象。
3、附著力參照噴涂附著力檢驗方法。
五、裝配通用檢驗標準
1、裝配通用要求
①裝配應保證實物與裝配圖一致。所有的材料、零部件、標準件的更改代替必須經設計批準。
②提交裝配的所有材料、機械和電器零部件、外購件均應符合現行標準和設計要求及有效期要求。
③不允許在裝配過程中對被裝配件造成任何損壞和降低其性能。
2、機械裝配的一般要求
①機械零部件裝配前必須清潔。進行清潔處理后,對活動零件應重新干燥和潤滑,對非金屬材料的部件,清洗所有溶劑不應影響零件表面質量和造成形變。
②相同的機械零部件應具有互換性。也允許裝配過程中按工藝文件的規定進行修配調整。
③只有在圖紙有規定時才允許對外購件進行補充加工。
④機械零部件在裝配過程中不允許產生裂紋、凹陷、壓傷等可能影響設備性能的其它操作。因裝配原因導致涂復層有局部損傷時,應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。
⑤彈性零件(如彈簧、簧片、卡圈等)裝配時不允許超過性限度的至大負荷而造成長久性變形。
⑥有鎖緊定位裝置的零部件,在調整完畢后應鎖定。鎖定時,變化不應超過允許 范圍。
⑦對要求完全固定的結構應當裝配牢固,不允許有歪斜、擺動、轉動、位移等現象。
⑧各種橡膠、毛氈及其它非金屬材料襯墊均應緊貼裝配部件,不允許有裂紋或皺折。
⑨經氧化或氮化處理的鋼制件,裝配前應采取防銹措施。
⑩機械安裝完畢后,不允許有殘留金屬屑及其它雜物。
3、對可拆卸連接的裝配要求
①各可拆卸連接(螺釘、螺栓、銷等)均應連接可靠,拆卸方便,無壞絲滑牙現象。
②螺釘裝配后端面平齊工件基面,末端突出部分不超過4扣。
六、包裝要求
1、必須牢固可靠,符合“三防”與長途運輸要求。
2、其它按客戶要求執行。
3、隨貨文件齊全,符合國家及對方口岸要求。